长沙学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数学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积极探索和实践专业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理念。该专业确立了弘扬科学报国的爱国精神,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坚持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和追求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宏图的专业课程思政指导思想。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地方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问题,软件工程专业在学科带头人李方敏教授、专业负责人王雷教授以及核心团队成员谭义红教授和陈治平教授的共同带领之下,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坚持以专业教学质量为本,以课程思政为魂,全面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探索出一套育人成效与课程质量双向提升的软件工程课程思政经验方法。
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校级一流课程《数据结构》、《软件工程》为代表的课程教学秉承 “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针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案例教学与复杂系统开发能力培养吻合度差的问题,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理论+实践+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形成了鲜明特色。该教学体系以真实工程项目开发流程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破解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知识结构构建难题;以计算思维的形成规律为指引组织教学内容,破解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求解能力培养难题;结合课程知识结构的模块化特征,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破解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所需的自主学习难题。
打造“三高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育人能力。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心,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针对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面向应用型双创软件人才培养的特点,打造了“三高(师德高+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高)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在全国劳动模范何文德、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逵等优秀党员的带领和影响下,经常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讨,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合作教学科研,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学术研究、项目开发等活动。如潘怡教授带领NxetGen创新实验室成员,将自主开发的教育智能机器人“小宝”带入中学,化身党史“考官”。把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公益服务到社区基层,让大学生在动手锤炼中参与志愿服务,既培养专业技能,又涵养道德情操。通过打造全新育人团队,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团队建设环节中存在的重才轻德、重理论轻实践问题。
构建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针对双创软件人才培养涉及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多个教学环节,构建并实践了基于课程思政的“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双通混合式教学组织新模式,并基于“专业+思政”双角度教学评估,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对德才兼备双创软件人才全过程培养的问题。通过联合校外企业组织技术讲座、专业宣讲、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入融合,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了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这些措施将思政元素如盐溶于水般地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引领,激发了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提升了学生学术志向,从“学为小我”到“学为大我”,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该专业李世源、孙伟淼、刘谨等多名在校本科生在王雷教授、谭义红教授和陈治平教授共同指导下撰写的3篇学术论文在BMC Bioinformatics和Current 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18软件03班的刘洋同学获得“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一等奖、湖南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24名,赵波等同学获得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银奖,刘锦湘等同学获得CCPC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铜奖,《基于拓扑和功能特征加权PPI网络识别酵母必需蛋白质的方法研究》作品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